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6
  • 文章:2583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发布日期:2021-05-30 21:36:01 浏览: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使中国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必由之路。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工业化,把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期总路线。 主要拷贝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论断,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表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唯一愿意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的大国,苏联仅12年就从半农业国家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经历,也激起了中国强烈的学习热情。 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化建设的布局等方面模仿过苏联的许多方法。 但是,一贯重视国情、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当时在经济建设的许多其他重要问题上,特别是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没有照搬苏联的经验。 而且,他很快意识到了苏联经验弊端的一面,从1956年前后开始,全面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60年3月,毛泽东高度评价鞍山钢铁企业在技术改革创新和技术革命中的探索,称他们的经验为鞍钢宪法。 鞍山钢铁企业创造的公司治理方法用宪法一词表达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表达了毛泽东对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工业治理方法的迫切心情。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工业快速发展水平的标志。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各国都深刻理解这一点。 作为大国领袖的毛泽东,了解得更深。 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尽快提高中国的钢铁工业。 之后,对于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毛泽东特别关心。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鞍钢建于1916年,前身是日伪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昭和炼钢厂。 1948年鞍钢成立,是最早与新中国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公司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指出: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企业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精炼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这是我国重工业建设中第一个竣工并投入生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中具有重要作用。 】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东北的工业在解放战争中受到过特别严重的破坏。 鞍钢工厂和其他几个钢厂一样,如本溪、抚顺等全部停产,高炉、电炉冻结。 负责军队和农村来的工业交接的干部,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术决策,引出要点,边干边学,从鞍钢手里恢复了东北工业。 东北工业部以上干部深入鞍钢工厂、矿山,向工人、技术人员等所有内行学习,包括向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专家和鞍钢剩余的几名日本技术人员请教。 1949年7月鞍钢恢复生产。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任命李富春代表党中央向鞍钢发送为工业中国而战的锦旗表示祝贺。 毛泽东极其重视鞍钢的恢复和改建。 他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时,在签订的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的项目中鞍钢排名第一。 1949年底,中央派李富春率领老解放区10名技术干部组成中国代表团,与苏联方面充分协商,1950年3月与苏联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鞍钢技术援助议定书的恢复与改建》。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州途经东北,得知鞍钢等东北钢铁公司生产的钢材开始销往全国时,非常高兴,向周围的同志连声说鞍钢出钢材,也出人才。 在1952年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中,鞍钢炼钢厂创下了当时每炉炼钢时间和炉缸面积利用系数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水平的缩短新记录,全厂职工于1952年12月2日写信报告毛泽东。 毛泽东于12月14日回复说: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我很高兴地读了你们12月2日的信。 祝贺你们在平炉炼钢生产方面的最新成果。 你们以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创造了超过资本主义各国水平的炼钢时间和炉床面积利用系数的新记录。 这不仅是你们的荣幸,也是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件大事。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完成1953年度优质钢精炼的新任务而奋斗。 】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51年12月13日,李富春向周恩来和毛泽东写报告,要求动员全国有关方面力量支援鞍钢建设的三大工程,即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建设工程。 毛泽东于17日亲笔批示:

【必须完全同意,大力组织落实。 】

在毛泽东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向全国各地派遣了有经验的干部,鞍钢负责工厂矿山的领导工作,有力地加强了鞍钢的生产建设领导。 因此,鞍钢三大工程的建设以近乎飞跃的速度完成。 三大项目投产前夕,鞍钢全体员工写信给毛泽东报喜。 毛泽东亲笔回信: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53年12月21日收到您的来信。 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建设工程提前完成投产,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迅速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向参加该项目的全体员工、鞍山钢铁企业的全体员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苏联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 我国人民现在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是对这个目标的重要贡献。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发挥你们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更大的成果。 】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鞍钢出钢材,也要出人才。 鞍钢人在劳动中表现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技术创新精神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以胜利结束。 在鞍钢钢铁厂修理厂担任管道组副组长的孟泰不顾风雪,奔走于工厂,动员本组十几个伙伴,与冰雪严寒作斗争,收集了废料和零件零,短短几个月内收集了千种材料、上万种零件零,堆满了房间。 这个房间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对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几座高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50年9月25日,孟泰作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主席团成员,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受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接见。 1959年10月,他还参加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团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毛泽东见到他时说: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一个劳动模范首先要发挥三大作用。 是领导能力、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 用你们的角色打动大家。 】

孟泰说:

【我一定要贯彻主席的话。 】

年10月21日,《劳动日报》刊文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 在孟泰精神的激励和带动下,鞍钢学先进,争先进兴风作浪。 新中国成立以来,鞍钢累计产生各级劳动模范5700多人,其中156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

1953年,鞍钢机械总厂26岁的青年技工王崇伦创造了万能工具轮胎等胎具,处理了矿山凿岩机械零部件加工中拦路虎重大生产关键问题,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他一年内完成了四年的任务,成为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 1954年9月,他作为辽宁省人大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人大,当选主席团成员,并在讨论宪法草案时作了大会发言。 毛泽东认真听了王崇伦的发言,率先给他鼓掌。 发言结束后,毛泽东非常热情地把他叫到自己面前,握着他的手和他说话,问他: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你的‘ 万能工具的轮胎是什么样的? 鞍钢的生产很好吗? 】

王崇伦用手向毛泽东描摹说:

【鞍钢工人为主,生产积极性特别高,钢铁产量早就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我们正在为完成前五年计划而奋斗! 】

毛泽东说:

【好啊。 你们干得很好。 你为国家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回去,要带领大家学习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很多贡献。 】

  

毛泽东对鞍钢的技术专家很尊敬。 王玺是有名的冶金专家,是恢复鞍钢的功臣。 1956年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时,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宴请了一些先进生产者代表。 毛泽东向坐在旁边的王之玺详细了解鞍钢的生产情况,特意询问了转炉炼钢的工艺,问了转炉和平炉各有什么优缺点等。 王之玺详细介绍了。 毛泽东认真询问后,对于迅速发展当时钢铁冶炼界备受争议的平炉好,还是迅速发展转炉好,没有发表任何评价意见。 毛泽东这种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专家的态度,极大地感动了王之玺。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到1957年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鞍钢生产291.2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这一年,全国生产了535万吨钢,与解放后不久的15.8万吨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模仿苏联的方法,对迅速恢复生产、治愈战争创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水土不服的状况也日益显现。

1953年鞍钢的三个项目都是苏联提供设计和成套设备,由我国自行建设安装的。 根据当时两国的有关协议,许多苏联专家参与了中国各行业的建设。 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苏联专家实践的马钢宪法公司管理模式也逐渐远离了中国国情。 马钢宪法是当时苏联最大的钢铁联合公司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冶金联合厂的管理方法,实行集权化管理,进行物质刺激,依赖少数专家和繁琐的规章制度,不进行群众性的技术革命。 这个管理规范在苏联得到了很高的认同。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苏联专家在鞍钢执行的马钢宪法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的情况。 鞍钢职员对它引发的官僚主义非常不满。 创新精神强大的鞍钢人,其实一直在试图冲破钢铁宪法的束缚。 一五期间,鞍钢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两革一化(技术革命、技术改革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深入,年均合理化建议19246件,创造价值939.5万元。 实践说明了鞍钢探索的管理经验和群众性两革合一活动的正确性,鞍钢的上下因此而受到鼓舞。 五结束后,鞍钢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公司,形成了二参一改三结合的独特模式。 两参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劳动者群众参加公司管理。改制是改革公司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指公司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群众相结合。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鞍钢的经验引起了辽宁省委的重视。 省委有关负责人从1959年9月开始在鞍钢蹲点总结经验,鞍山市委负责人也参加了。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写了调查报告。 经若干编辑,以中共鞍山市委的名义向辽宁省委报告,省委向中央报告。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技术改革创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中央印发。 3月22日,毛泽东批准了该报告:

【鞍山市委这份报告非常好,越看越招人喜欢,我觉得文案不长。 即使再长也想读。 因为这份报告提出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吸引人。 鞍钢是全国第一家最大的公司,员工十多万人,以前这个公司是现代化的,不再需要所谓的技术革命,反对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领导,只信任少数人冷淡地干。 他们是‘ 马钢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目前的这份报告是‘ 不是马钢宪法那套,‘ 鞍钢宪法。 ‘ 鞍钢宪法在远东,出现在中国。

鞍山市委报告称,鞍山地区技术改革创新和技术革命的首要优势有三个。 一是广大员工干劲大,参加技改创新、技术革命的人广,运动进展快。 截至二月底,提出的改革创新建议达到六十二万多件。 二是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技术和前沿技术。 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持续跃进。 这两个多月取得的初步经验是:第一,必须不断进行思想革命,反复政治指导,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放手发动群众,都经过了实验。 根本问题是要高度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全面规划,狠抓生产关键。 第四,自力更生和大合作相结合。 第五,开展技术革命与大力举行技术表演赛相结合。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353页-354页》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重视鞍钢的经验,是因为他探索与苏联一长制的公司运行模式不同,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加快建设速度,迅速提高国家实力。 1960年4月13日晚,毛泽东在钓鱼台十二号楼召开会议,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陈正人、张霖之、彭涛、赵尔陆、王鹤寿出席。 毛泽东先谈农业,再谈农田水利建设、多样化经营等问题。 然后话题转到工业上,他说: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二季度生产要抓紧,防止放松现象。 这些最现代的工厂发生了革命,他们曾经被马钢宪法束缚,但现在已经被打破了。 我们不搞家长制。 一长制与该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也是对立的。 党的领导、群众路线这一套必须多次重复。 我们学习苏联,因为不擅长,所以开始采取搬家的方法。 那也很正常。 现在进入了第二阶段。 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批判性地学习,同时可以自己创造了。 但是,需要注意不要放弃应该学的东西而学。 他们的正确技术必须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创造、改造,不能马上改变。 鞍钢还是学了一点。 写字前先学楷书再学草体。 老师要比学生好,学生最后要比老师好。 这是辩证法。 在那之后,这是法则。 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人不增加实力。 手里一粒米也没有,叫鸡也不来。 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必须继续跃进。 屏住呼吸是有好处的。 十年制造1亿吨钢铁,卫星升天。 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应该能做到。 人家也会,我也会。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 世界的事件就是这样,新事物总是有人反对,如果可以的话就不反对。 人家反对的是你还没做好。 革命的胜利是人所相信的,在建设方面是人所不相信的。 你这样的钢年产一千三百多万吨,当然瞧不起你。 等我们每年生产1亿吨钢铁,能看的、看不见的也要看。 其实,这个肚子早就有了,一百多年来,人们都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请记住,中国穷,穷人钢少,白人科学文化落后。 反中有利,只要能暴露敌人,就能激怒我们。 愤怒不能表露出来,必须化为力量。 三年的小变化,五年的大变化,十年的更大变化。 总之,人要看实力。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372页-374页》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1961年9月,中共中央发行工业70条。 工业七十条作为中国工业公司管理的第一个总章程,实行鞍钢的第一个经验,例如正式肯定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鼓励广大职工参与行政管理和监督的技术人员和职工与工人群众相结合,既红色又专业等 该条例为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意义。 在文革的特殊时代,尽管工业七十条被扣上了标签,鞍钢宪法的精神仍然在抓住革命、促进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对钢铁生产来说,毛泽东一如既往地关注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到了70年代,我国帝国主义的封锁逐渐被打破,中国和法、英、美、日等国相继建立了邦交。 1972年,毛泽东同志批准自行从德、日两国引进投资总额达40亿元人民币的武钢1米7磨系统。 这是当时最大的建筑工程。 1973年钢产量达到2500万吨。 毛泽东同志知道后很高兴。 他兴奋地说:“‘ 从1960年到1970年,钢铁工业总是在千万吨到一千八百万吨之间来回徘徊。 徘徊了十年以上,现在上升到了上面,达到了二千五百万吨。 《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第74页,第84页)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诞生以来,50多年间,鞍钢继承和发扬鞍钢宪法的精神。 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毛泽东没有去过鞍钢。 但是,其他历届中央领导小组中的主要成员甚至鞍钢都进行过调查。 邓小平去过五次。 江泽民赞扬说,1999年8月第二次到达鞍钢时,鞍钢的老样子变了新面孔。 1995年4月,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调查鞍钢时称赞鞍钢是全国公司中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出了很多钢材、人才和经验。 2008年12月,胡锦涛对鞍钢蛇藤鱼圈钢铁新区进行了调查,指出: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鞍钢是我国钢铁公司的排头兵。 】

2009年7月,习来到鞍钢工人中间,仔细询问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情况。 他强调,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工人阶级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科学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在鞍钢宪法精神的指导下,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重复群众路线,注重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涌现出李晏家、邢贵彬等典型人物。 1995年,鞍钢工人李晏家研制铸石格子筛代替滚动筛,采用寿命提高了10倍,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年经济效益在500万元以上。 2004年4月,鞍钢成立李晏家攻关小分队,获得国家技术专利52项,取得11000万元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鞍钢郭明义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助人道德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改革先锋称号。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年是毛泽东批准鞍钢宪法55周年。 鞍钢集团企业党委召开鞍钢宪法55周年纪念座谈会。 鞍钢负责人在会见时指出,鞍钢宪法是鞍钢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推动鞍钢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切实做好当前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鞍钢集团在推进四个全面战术部署的伟大实践中,要不断赋予鞍钢宪法新时代的内涵,通过互联网加深企业活动,学习李超。 以李超式好员工(李超共获得5项国家专利、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4项专有技术、处理230多个生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一线员工注)为主题进行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创新实效活动,干部大访、干部小访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诚然,鞍钢宪法在国内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尽管有时代的痕迹和局限性,但其主要文案可以说是公司的普遍价值,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尊重创新精神、发挥团队特征等。 因此,许多日本和欧美公司参考鞍钢宪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公司开始研究鞍钢宪法,在吸收其基本副本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精耕细作以前传下来的、追求质量的精神,进行了制度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 托马斯在对欧美企业进行了大量模范研究的基础上,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 毛主义是‘ 全面的质量管理和‘ 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即‘ 民主两参一改三结合是增进公司效率的关键之一。 】

但是,这里需要特别证明的是,外国企业界的参考只能证明鞍钢宪法的影响很大,与鞍钢宪法的精髓——工人阶级在公司中的主人翁地位无关。

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华为企业在企业基本法中增加了各部门的管理含量,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水平,培养了销售人员+工程师和工程师+销售人员队伍,在基层培养选拔管理人员,优化市场,面向市场 专家称,这是鞍钢宪法两参的现代版。

“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鞍钢宪法的精髓长期在新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相信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会更上一层楼,走在世界前列。

【原载《党史博采》2019年第6期】

本文:《“胡新民:毛泽东与“鞍钢宪法””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