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6
  • 文章:2583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发布日期:2021-06-05 00:09:01 浏览:

来自雅尔塔的约定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划时代的会议。 苏联、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以及三海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斯特朗·兰德斯和艾登出席。 这是二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三国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一共举行了8次首脑会议,4次午餐和晚餐会议,多次双边会谈,多次外长级会谈。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会议的重要副本之一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问题。 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如果德国最后崩溃,届时有可能派遣必要的支援部队到西伯利亚,我们可以合作打击日本。 这是斯大林在对德战争结束后,首次确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当时,三方就苏军出兵东北的政治条件进行了试探性会谈。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一位英国人这样说。 在亚洲获得不冻港作为铁路终点站,可能是俄罗斯的合理愿望。 一旦启用这一点,就意味着俄罗斯大幅增加了在亚洲的武装力量… … 拥有不冻港意味着这条铁路直通该港的整个地区将属于俄罗斯。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也说了同样的话。 像俄罗斯这样巨大的陆地上应该有不冻港。 毫无疑问,这句话在斯大林怀里,所以我问丘吉尔:“在远东能为俄罗斯做什么?” 丘吉尔回答说他对苏联关于远东不冻港的看法很感兴趣。 罗斯福告诉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张适用于远东地区,并以大连有这种可能性为例。 斯大林赞成这一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个不错吧。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在雅尔塔,2月8日,斯大林与罗斯福秘密讨论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问题。 斯大林提出出兵苏联的条件说:“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很难向苏联人民解释俄罗斯为什么要参加对日作战。” 斯大林接着说,如果满足这些政治条件,人们就会明白这符合国家利益,向最高苏联解释这一决定非常简单。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驻苏大使提交了关于斯大林出兵苏联的条件协定草案。 当天,斯大林与罗斯福再次会谈,修订草案,成为正式副本。 但是斯大林对罗斯福说,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获得旅顺港周边的海军基地。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英国没有参与协定草案的制定,美、苏两国也没有和英国商量。 但是,2月11日,斯大林和罗斯福邀请丘吉尔在协议书上签字。 丘吉尔看到了协定的副本直到这个时候。 因此,该协定成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雅尔塔协定》的第一份副本如下。

苏、美、英三大国领导人同意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其条件如下:

1 .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必须维持。

2 .被日本1904年的背信弃义攻击破坏的俄罗斯以前的权益必须恢复。 即:

a )萨哈林岛南部及附近的所有岛屿必须归还苏联

b )大连商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口的优越权益必须得到保证,苏联的租赁旅顺港也必须恢复为海军基地

)关于信息表达大连与外部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我们了解到,必须建立中苏联合主办的企业共同经营,苏联的优越权益必须保证,中国必须维护满洲的全部主权。

3 .千岛群岛必须交给苏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之间,雅尔塔会议距今已有60年了。 那给后世留下评论的太多了,正如当时英海外交部长艾登所说,这里是未来国际的无巢。 艾德还批评罗斯福说,他热衷于与斯大林进行秘密谈判,签订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议,既没有告知英国同事,也没有告知中国盟友。 为此,苏美双方承诺对协定必须严格保密。 罗斯福曾有一段时间对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也否定了该协定的存在。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1945年8月14日,对斯大林来说,又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当天,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如果说雅尔塔协定的签订促成了苏联出兵东北,那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是苏军进军中国东北后的直接产物。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现在,得意地表达斯大林也不过分。 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地球仪旁边,用手指移动地球仪,在莫洛托夫画出苏联的边界线。 他的眼睛和他的手指一起在苏联东部的版图上停了下来。 这个怎么样? 千岛列岛现在是我们的了。 萨哈林都是我们的。 瞧,多么美好啊! 旅顺口,到大连是我们的。 说起来,斯大林吸了一口烟,一缕烟渐渐散了。 斯大林还不够意思,用管子沿中国东北划线,兴奋地说:“连中长铁路都是我们的。 中国、蒙古一切正常… … 你看,我们的边界还不满意!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西伯利亚铁路大运兵

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原本是沙皇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而进行的。 几十年后,这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成为苏联向中国东北输送军队的大动脉。 70多万苏联红军的调动,依靠这条西伯利亚单轨电车。 苏联把这么多兵力、武器和其他作战物资从9,000公里到12,000公里以外的欧洲战场迅速转移到远东,而且没有让日军注意到,确实是震惊世界的奇迹。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1945年5月至8月,苏联向远东滨海地区和后贝加尔运送了136,000辆车皮的部队和作战物资。 从4月到9月,列车开出了1692趟。 其中,运送步兵502列,运送炮兵261列,运送坦克兵250列,运送工兵和其他部队670列。 在运输高峰期的6月和7月,每天晚上出发的列车平均有26列。 当时从西线调往远东的苏军有3个兵种的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共有12个军、39个师,使苏军在滨海地区和后贝加尔的兵力增加了两倍。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调到后贝加尔地区的各大军先在乔巴山汇合,然后进军展开地区。 从卡姆斯卡娅到乔巴山的铁路是单轨铁路,不能确保正常的交通量。 因此,部队常常不得不两条腿走很长的路。 由机械化牵引的炮兵部队和机械化兵团在赤塔和卡雷姆斯卡娅下车后,必须行军至少600至1200公里,从乔巴山到中蒙边境必须走250至300公里的路。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然后,还开展了大量作战物资的运输业务。 铁路工人和民工为了日夜维修铁路,保证进度,苏军从公路士兵部队抽调了两个公路桥梁营和两个公路建设营进行支援。 第三十九集团军在铁路兵没有修路的情况下,在打捞工程兵的同时,动员当地的中国人民支援,修复了哈龙·山兆安的线路。 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共修复和修改了2623公里的轨道,修复了大、中型桥梁39座,小型桥梁60座,5条隧道。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在后勤保障方面,苏军建造了200多个大型仓库、几所野战医院、以及石油储罐,储备了157万人用的物资。

战争的胜负与指挥官的资质有很大关系,日本关东军始终是日军的强队,所以斯大林对对对日作战指挥官的人选非常慎重。 他把苏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派到远东去了。 其中包括华西列夫、麦列茨科夫和马利诺夫三位元帅。

华西列夫斯基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担任连长、营长、团长、总参作战部长等职,1943年晋升元帅,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有名的司令,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梅茨科夫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英雄,1943年1月,当他冲破列宁格勒的德军封锁线时,他指挥的部队在第聂伯河东岸与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搏斗,终于冲破了德军的封锁。 根据斯大林的评价,警察雅罗斯拉夫尔人在森林地区战斗和突破筑垒地区有经验,所以有打败日本人的方法。 从苏联东部海岸地区向中国东北进攻,需要越过广阔的原始森林,梅列茨科夫无疑是最佳人选。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苏军最有名的将军之一马林诺夫斯基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成功阻止了他指挥的坦克兵救援被斯大林格勒包围的德军曼斯登军团,大败。 他指挥苏联红军,从伏尔加河战斗到多瑙河,解放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首都。

为了保密,三位元帅去远东时使用了假名。 6月29日,梅列茨科夫假名马克西莫夫抵达苏联远东城市沃罗希洛夫(双城子)。 7月4日,马里诺斯基与莫洛佐夫化名抵达赤塔。 7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乘坐特别列车抵达赤塔。 7月30日,苏军最高司令部大本营发布命令,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截至1945年8月初,苏军在远东开展了11个合成集团军、2个战斗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

根据中国东北的地形分布,苏军在兵力上安排如下。

滨海集团军群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辖红旗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机械化第十军、空军第九集团军,共有60万人。 突击方向是牡丹江地区,攻占哈尔滨、长春,然后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作战,是苏军在东部地区的第一进攻方向。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极东方面军由普尔卡夫大将指挥,管辖第十五集团军、红旗第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空军第十集团军,共计30万人。 这些部队大多属于远东军区,没有经历过苏德战争的锻炼。 其突击方向是沿黑龙江面向哈尔滨,积极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是苏军的次要打击方向。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后贝加尔方面军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辖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53集团军、第36集团军、苏蒙混合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空军第12集团军共计60万人,苏军是远东唯一的战 冲锋有两个方向。 一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穿越辽阔的沙漠、辽阔的草原、崎岖的大兴安岭,淹没首都新京(长春)和东北的工业中心沈阳。 二是用机械化集群推进长城北侧,面向张家口、多伦一线,牵制日本华北方面的军队。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根据苏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从8月5日开始,滨海集团军群改称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方面军改称远东第二方面军。 原定于8月11日进行的攻击,因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而提前了两天。 8月7日下午4点30分,苏军最高司令部向华西列夫斯基发送了训令。 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将于8月9日开始军事行动。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日本在《波茨坦宣言》中说不

波茨坦位于德国首都柏林西南30公里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这里召开了以代号为终点的秘密会议。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首脑的最后一次会晤。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欧洲问题,但对日作战问题在会议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三海外长为此举行了多次会谈。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7月15日,杜鲁门和丘吉尔首先抵达波茨坦。 7月17日上午,斯大林率领苏联代表团抵达这里。 7月17日下午5点10分,三巨头在塞舌尔王宫举行了首次正式会议。

美国助理国务卿格鲁于5月5日起草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初稿。 当时,格鲁提议立即发表这一公告,协助联军在冲绳作战。 美军在日本拒绝投降后,直到盟军攻击日本本土之前,多次没有宣布,但杜鲁门决定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宣布。 7月24日,杜鲁门与丘吉尔就草案副本进行了协商,双方同意邀请中国参加。 之后,杜鲁门发给蒋介石公告的复印件,征求他的意见后在公告上签了字。 但是,电报在檀香山的通信所传输中被延误了。 直到晚上8点35分,我在重庆的赫尔利收到了电报。 深夜,电报全部翻译成中文,交给蒋介石。 蒋介石虽然赞同,但在发表公告时,希望调换三国首脑姓名的顺序,把他的名字放在丘吉尔面前。 这样,他在国际国内有点面子,在国内也把他放在有利的地位。 为了回应蒋介石的心情,杜鲁门同意了。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7月26日晚9时20分,美、中、英三国向日本发表了杜鲁门、蒋介石和丘吉尔签署的《促使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 全文共13条,第一副本同意,代表美国总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和英国首相、余等亿万国民,经会商,给日本结束这场战争的机会。 美、英帝国和中国庞大的陆海空部队,经由西方派遣的军队和空军队的增援,已经增强了好几倍,预定最后一次打击日本的德国结局可以作为日本人民的殷鉴; 日本必须决定一路。 继续独自奔跑,将日本帝国推向毁灭,还是走向理性之路? ; 我们的条件,我们决不改变,也不走别的路,我们也决不迟延。 欺骗日本人民、错误指导、妄想征服世界的权威和势力,必须永久消除。 开罗宣言的条件一定会得到实施,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以及我决定的其他小岛的日军在完全解除武装后,将被允许返回家乡,给予和平和生产生活的机会。 我们并不打算奴役日本民族,也不打算毁灭那个国家,但是对于战犯,包括虐待我们俘虏的人,要消除阻止实施法律严厉制裁的日本人民民主主义趋势复兴和增强的一切障碍; 允许日本保存其经济所需且足以支付实物赔偿的工业,但让其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没有包括在内。 在上述目的得以实现、按照日本人民意愿走向和平的政府成立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后立即撤出的吾人通知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适当充分保证对其行动的诚意。 否则,日本将迅速完全灭亡。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苏联没有签署波茨坦宣言,美国也没有事先征求苏联的意见,但在发表当天,贝尔纳斯国务卿急忙向莫洛托夫发送了副本。 苏联要求将公告的发表再推迟三天,美国没有同意。 事实上,苏联收到复印件时,公告已经发表了。 但是,在波茨坦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在起草公告时把苏联列入了签约国。 但是,在发表前夕,杜鲁门总统删除了这个。 8月8日,苏联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时,表示将参加《波茨坦宣言》。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7月27日,东京时间早上6点,日本广播电台收听了《波茨坦公告》全文。 发表后引起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混乱。 当天,日本首相铃木主持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整天讨论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宣言的角度问题。 出席会议的有铃木首相、东乡茂德外相、木户内务大臣、阿南惟几大将、海相米内大将、安井国务大臣; 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陆军总司令东条英机、海军大将丰田和天皇也参加了会议。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东乡茂德认为公告不是敦促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建议日本天皇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对待这个通牒。 事实上,7月25日,东乡茂德致电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会见莫洛托夫,表示日本衷心希望结束战争。 但是,东相茂德还提出,日本想在非常合理的条件下结束战争,也就是说想保存天皇。 在日本人看来,天皇的存在是关系到日本民族生存和荣誉的问题。 在保存天皇的基础上,日本投降。 相反,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 所以,东乡茂德在电报中表示:“万一美国和英国要多次处理这种形式上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除了多次为这种事件彻底倒下外,别无他法。”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事实上,美国在起草波茨坦宣言时,曾提出将天皇制度的保存作为日本的投降条件,但没有被采用。 但是,从公告的文案来看,既没有说废除天皇,也没有说保存天皇,实际上回避了这个问题。 再加上苏联没有签署公告,东乡茂德不要多次正面拒绝《波茨坦公告》,而是静观苏联动向,然后再做决定。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但是,以阿南惟几、丰田等为代表的军方相关人员态度非常强硬。 南惟几认为,现在就谈论战争的结束还为时过早,日本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丰田确定“这个公告很荒谬,应该不考虑”。

军方一再主张不发表《波茨坦宣言》,以免影响日军决战的士气,但认为如果真的要发表的话,也应该附上坚决反对的声明。 争论的结果是,铃木屈服于军方的压力。 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向外界发表经删改的公告副本,但日本政府对此未作评论。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但是,任何好的记者都不这么认为。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召开的那天,日本报纸《朝日信息》冠以醒目标题的“可笑事件”明确了这一点。 因此,他评论说,联合宣言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只会更加增强政府将战争胜利进行到底的决心。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7月28日,铃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波茨坦宣言》只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改编。 因此,政府认为公告没有任何首要价值,只要无视它,我们就只能为战争前进到最后。

当天,美国电台拦截员报告说,东京电台重申了日本政府作战的决心,同盟国的声明不值得考虑。

很快,《纽约时报》就发现日本正式拒绝了敦促同盟国投降的最后通牒,表明了美国领导人对日本政府公告反应的理解。

7月30日,日本新闻《昭南情报》以极其强硬的语调宣布,如果敌人想结束战争,就让他们向日本投降吧。 指望日本向他们投降的想法是荒谬的。

日本拒绝波茨坦宣言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美国对日本的原子弹爆炸。 二是导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苏联向日本宣战

进入8月,形势越来越对日本不利。 8月8日,东乡茂德在非常焦急的情况下,致电佐藤大使,表示由于局势急转直下,必须尽快明确苏联的态度。 请再努力,尽快报告。

但是这个时候,斯大林没有考虑调停,而是考虑如何向日本宣战。 莫斯科时间8月7日下午4点30分,斯大林要求苏联远东红军做好准备,签署了9日零时发动攻击的命令。

8月8日,莫洛托夫给苏联驻日大使马利克发了电报。 8月8日中午,我们收到给日本政府的紧急电报。 我保证马上翻译密码,马上交给收件人。

然后,佐藤按照东乡电报的指示联系了莫洛托夫,打算做最后的努力。 莫洛托夫通知佐藤,8月8日晚上8点见他。 之后,莫洛托夫把约定的时间提前了3个小时,改为下午5点。

佐藤准时去赴约,见面后。 莫洛托夫没有谈论苏联出面调停,而是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

希特勒被德国打败后,日本成为唯一持续战争的国家。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关于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遭到日本的拒绝,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停远东战争的提案失去了一切基础。 考虑到日本拒绝投降,同盟国建议苏联政府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缩短战争时间,减少牺牲,迅速恢复普遍和平。 苏联忠于同盟义务,接受同盟国的提议,参加了7月26日同盟国的公告。 苏联政府认为,这一政策是使和平尽快到来的唯一手段,它将保护人民免受进一步的牺牲和苦难,为日本人民提供可能性,使其免遭德国无条件投降后所遭受的危险和毁灭。 基于上述理由,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月9日开始,苏联政府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莫洛托夫读完宣战书后,佐藤马上说:“8月9日开始进入战争状态的时间是指8月8日是和平状态,9日开始是战争状态吗?

就像这样。

佐藤又对莫洛托夫说:“可以把这个消息通知日本政府吗?

当然,你想发什么样的电报,也可以使用密码。

实际上,日本大使馆的电话线路在佐藤回来之前就被切断了。 佐藤先生不得已写了一封明文电报,寄给莫斯科电报局让我寄到国内。 但是,没有收到佐藤先生的电报。

其实,佐藤的电报发不发都是一样的。 因为莫斯科时间8月8日下午5点,东京时间8月8日晚上11点。 佐藤先生5点30分回到大使馆。 此时,东京时间已经是11点30分,距离第二天零时苏军开始进攻只有20几分钟。 也就是说,在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战书的期间,苏联红军进入了攻击点。 而且大使馆的电话线路被破坏了。 佐藤想告诉国内也来不及了。 所以,苏联红军向关东军发起攻击时,日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直到8月9日凌晨,日本通过联盟社从海外广播和长春关东军司令部听到有关苏联红军攻击的报道,才知道苏联对日本发动了战争。

当天上午,马立克要求会见东乡茂德,但东乡茂德在8月10日上午11点15分之前没有与马立克见面。 见面后,马雷克把迟到的宣战书交给了东乡茂德。

百万大军跨越国境[/s2/]

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关东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当时,关东军辖2个方面军、1个独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1个舰队,约100万人,其装备和战斗力在日军中屈指可数。

对于苏联军队的攻击,关东军也没有做一些准备。 战斗开始的时候,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在大连期待着日本的歌舞公演。 我完全不知道国境线上发生的事。 接到苏联军队开战的消息,急急忙忙于8月9日下午回到长春。

起初,关东军在参谋长秦彦三郎的指挥下,只是发布了应急作战命令。

(一)东正面苏军已经开始进攻。

(二)各方面军、各军和关东军直属部队,必须尽快排除各入侵敌人,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关东军司令部参谋草地贞吾回忆说,当时对苏军的攻击,是真正意义上的真正攻击,还是局部或暂时的攻击,不能充分肯定。 因此,不能按计划发布发动全面作战的命令。

到了清晨,关东军综合各方面的报告,终于得出了苏军开始全面进攻的结论,并于上午6点下达了全面作战的命令。 各方面军和各军根据关东军的作战计划粉碎各入侵的敌人。

日本当局曾担心苏联参战,但现在木已成舟。 除此之外,美国于8月6日、8月9日连续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在同盟国双管齐下,8月9日,日本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战争还是下降。 会议接连不断,一直开到晚上十一点多。 最后,天皇做出了结束战争的决定。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经过这一周的激战,8月14日,苏军各集团军已经越过原始森林、高山沙漠,在广阔的平原上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 这一天,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发出了照会。 (一)天皇陛下已经就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宣言》条款发出诏敕。 (二)天皇陛下打算授权和保证他的政府和帝国大本营签署执行波茨坦宣言规定所需的条款。 天皇陛下还要求所有陆海空军队当局和所有在他们统辖下的各地部队停止作战行动,交出武器,并准备下达盟军最高司令执行上述条件所需的其他命令。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着名播音员和田信贤对麦克风说:“从现在开始,天皇陛下将亲自向全体国民宣读诏敕,谨开始播放玉音。 和田信贤的声音刚落,广播里就响起了日本国民熟悉的音乐。 那是日本国歌《君之代》的乐曲。 国歌响起后,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我将深入审视世界大势和帝国的现状,采取非常措施平息时局,向首尔等臣民呼吁。 我命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将接受其联合公告&hellip。 …

8月14日下午4点,通化关东军司令部( 8月11日关东军将司令部迁至通化大栗沟)接到逗留在长春的第二课原野博起参谋的电话,说东京有重大问题,必须回长春担任总司令。 于是,山田乙三和秦彦三郎匆匆赶往长春。 长春后,又收到了日本大本营的电报。 明天十五号中午有重要的广播,请听。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日本天皇发出投降诏书,但关东军的抵抗并未停止。 因此,莫斯科最高司令部命令苏军继续攻击。 为此,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在《真理报》上发表声明。

1 .天皇8月14日关于日本投降的公告只不过是关于无条件投降的常规宣言,没有对武装部队下达停止战斗行动的命令,日军武装部队仍在继续抵抗。

2 .只有当天,该天皇命令自己的武装部队停止战斗行动,放下武器,并且该命令切实付诸执行时,日本武装部队才会投降。

3 .因此,苏联远东武装力量将继续与日本作战。

8月16日,苏军红旗第一集团军攻占牡丹江市,消灭日军4万多人。 贝加尔方面军从250公里前进了400公里,前锋被指向东北的中心地带。 至此,苏军在东北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晚,关东军司令部召开幕僚会议,这是决定关东军命运的会议。 会议围绕三个方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一,战斗到最后; 第二,继续战争,在有利条件下让摄像机停战; 第三,立即停战。

在会议上,同意第一个方案的人占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总参谋长秦彦三郎说:“我们作为军人,除了听从陛下的命令以外,没有忠贞之道。 否则,将永远成为乱臣贼子”。 顽固多次战斗的人,最好先砍下我的头,然后继续战争。 山乙三也强调:“既然圣断了,本军就只能奉圣旨,全力以赴地走向战争结束。”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同时,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连发两个命令,要求关东军停止作战行动和与苏军谈判。 8月17日早晨,关东军发出了停止抵抗的广播。 下午5时,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致电苏联远东军司令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称关东军奉天皇之命停止军事行动,向苏军交出武器。 晚上7点,日军飞机向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驻地投下两条信管,要求在那里停战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实际上,关东军并没有实际停止战斗,有些地方日军开始了对苏军的反击。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给山田乙三发了电报。 关东军司令部向远东苏军司令部提出停止军事行动,但没有提及满洲日本武装部队的投降问题。 然后,日军在苏军战线的一系列地区开始反攻。 向关东军司令部提出,从8月20日12时开始全线停止针对苏军的任何战斗行动,放下武器,交出武器投降。 提出上述期限是为了使关东军司令部能够停止抵抗和投降,下达俘虏的命令,到达自己的全部部队。 日军开始交出武器后,苏军停止了战斗行动。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8月18日下午,关东军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投降命令,通知苏联远东军司令部。 下午7时,扎贝林指挥120名苏军空在哈尔滨机场着陆。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 此时,秦彦三郎接受关东军司令部的派遣,前往哈尔滨与苏军进行谈判。 苏军全权代表谢拉霍夫少将向秦彦三郎通报了苏军的最后通牒。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从8月19日开始,关东军开始有组织地向苏军投降。 清晨,阿尔贝方面军全权代表阿尔乔门科飞抵长春关东军司令部。 在苏军代表面前,山田乙三取下佩剑,交给苏军代表,在信上签了字。 那天晚上,关东军司令部大楼的日之丸消失了,变成了印着锤子和镰的红旗。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8月19日下午,苏军进入沈阳。 随后,5万多人的日军交出武器投降。 另外,苏军在这里俘虏了末代皇帝溥仪。 8月20日,关东军第五军司令清水带着5名将军来到牡丹江苏军红旗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向苏军投降。 8月22日,哈尔滨日军第四军43,000人向苏军投降。 同一天,苏联军队进入大连。

“《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1945年9月,八路军进军东北,与苏军积极配合作战,从苏军那里获得了大量武器弹药。 苏联军队在撤退之前,把70万关东军的装备交给了中国共产党军队。 光是第一、第二两个方面军交给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武器,就有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投弹筒、600辆坦克(包括所有履带车辆)、861架飞机、680座各种军用仓库、松花江舰队的船只。 另外,根据原八路军第十六军区分司令曾克林的回忆,沈阳苏军曾将日本关东军最大的武器仓库苏家屯仓库寄存在他们那里。 他们打开仓库,发现里面的武器可以装备几十万人。 他们连续三天三夜抽出步枪两万多支,轻重机枪一千多挺,还有150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山炮。 不仅装备了自己和抵达东北的其他部队,还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光子弹和子弹就有500多万发。

本文:《“《苏联出兵东北》摘录”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