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6
  • 文章:2583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发布日期:2021-06-08 19:42:02 浏览:

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分不开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经常有两个人站在一起的例子 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维新运动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时期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等。 两个个体中的某一个总是第一位的,另一个也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他们往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事业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虽然没有“毛周”那样的提法,但两人的密切关系是有目共睹的 在两个人中,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作用 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我们现在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同样,如果没有毛泽东,周恩来也不可能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恩来 对毛泽东来说,他最离不开的人是周恩来,这也是事实 尼克松说毛泽东是决定大事的人,周恩来负责执行 一般来说,这话没道理 毛泽东越来越统一整体,把握大方向,大想法 周恩来越来越密切地负责执行和执行 但这只是相对地说 毛泽东并不是只抱着远大的想法不习惯具体的工作 相反,对于他认为全局有决策意义的重要部分,他总是抓得很细,抓到最后,得出结果 周恩来也绝非只能起执行作用的人 他同样是战术家,有重大的决策能力 毛泽东的重大决策多由周恩来共同参加协商,另外在执行中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果断做出决定 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不能说会成为好的执行者 毛泽东和周恩来于1924年在广州认识并工作,1976年相继去世。 前后半个多世纪,漫长的跨度,中途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多了 我认为研讨会的组织者要求我把讨论范围放在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是中国历史上通常的政权更迭,而是空前深刻的社会大变革 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和新的社会,没有书本理论和现成的经验 中国有句老话。 “万事开头难 “开局时如果有什么偏差,后果会很严重,以后很难纠正 毛泽东很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联合政府》、《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论说和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大致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指导 新中国成立前夕,确定了对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建立联邦国家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承担了起草《共同纲领》的历史重任 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关”了一周左右,亲自执笔,写全文,随后反复讨论和撰改,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最后经政协全体会议通过 这个《共同纲领》针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都是用确定概括的语言规定的,经过充分协商,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民的共识,在新中国的开始上在各个方面盖章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政权中毛泽东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是政务院总理共产党中,毛泽东是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是五位书记之一,接下来是副主席。 在军队内,毛泽东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周恩来是副主席 毛泽东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有远大想法的人 他在统筹全局的同时,也集中了最重要的力量去抓住他认为最重要的事件 周恩来是日理万机的家属,必须管理国家任何方面的重要事件 用薄一波的话来说,总理要求总理做一切 周恩来有几个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点 第一,在长达数十年的非常丰富和庞杂的经验中,他精通和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这样的人很少有 1949年初,苏联米高扬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就新中国政府表示:“你们不是有现成的总理在那里吗? 其次,周恩来工作历来周全,办事合情合理,稳重可靠,同时始终全身心地投入。 郭沫若曾经这样钦佩他。 “我对周公总是充满热情 他思考事情的缜密如水银腹泻,解决问题的机敏如水火(/k0 ) ) ) ) ) ) )似的,他都以献身的精神对待,就像不累一样 他几天都睡不着也可以。 他似乎很累,但一接触工作,他所有的身心就像上了发条一样,顺理成章地发挥出规律的紧张,发出和谐而有力的律吕 “他在短时间内做的工作,很多时候别人花了很长时间也做不完 他工作时间的长短,他精力充沛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很少有人能与他匹敌 第三,他在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担任了近50年的负责工作,熟悉党的干部 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对党外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有很深的了解 他诚实、谦虚、慷慨,处处为别人着想。 因为这可以得到人心,团结所有人为共同事业而奋斗 这些只是例子 从这里也能明白为什么毛泽东最挥之不去的人是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的一年后,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 人们说起抗美援朝,领导人中首先想到毛泽东,然后想到彭德怀,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恩来在这方面的贡献和作用 米援朝的大想法,不用说是毛泽东决定的 在战争初期的几次战役中,他也指导得非常具体 在前方直接指挥作战的是彭德怀 人们首先觉得他们很自然 周恩来呢? 从指挥作战来说,周恩来是当时负责日常工作的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高龄,彭德怀在前,刘少奇不首要负责这方面的业务),是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第一助手 这场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往经历过的任何战争都不同 这场战斗应该怎么打? 周恩来每天晚上都要向总参谋部作战室听取报告 他的对战场上双方的情况,特别是志愿军方面,包括团一级机关的情况,都很了解 很清楚哪支部队在哪个村子,在哪个山头 志愿军司令部必须向中央指示每天的报告。 一线解决的是周恩来,重要的事情问他 重大问题,他准备好意见后向毛泽东报告请示 在1952年7月彭德怀从朝鲜回国之前,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一直由彭德怀主持 在美援朝战争中,后勤保障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 与国内战争不同,数十万军队在朝鲜前线,从补给兵员到所需武器、弹药、粮食、被服、药品、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首先要在中国后方供给,不间断 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这是多么困难和繁重的工作啊! 如果有东西的话,会有如何向前方搬运的问题 这在美军的控制空权不断投掷密集轰炸、扫射、大量定时炸弹和三角钉等切断交通线的情况下更加困难。 聂荣臻这样说道。 “整个物流业务是在当时周恩来同志的指导关怀下进行的 这方面的事件,我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求他指示 他仔细地抓住了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 谈判进行了两年 中方参加谈判的有李克农和乔冠华 随着一边战斗一边讲述局面的出现,周恩来承担了这双重任务 他经常通宵工作,经常在午夜解决战场问题,半夜解决谈判中的问题 谈判代表团每天发电报,报告当天的谈判情况、美方的动向、外国记者的反映和代表团的意见 毛泽东在谈判开始时,只在谈判中的小重要关头,亲自起草电报,进行具体指导 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周恩来直接解决的,特别是重要的问题,他提出了意见,要求毛泽东做出决定 谈判进入紧张阶段时,代表团除书面报告外,每天周恩来早晨睡觉前都要打电话向他报告 现存的周恩来起草的电报手稿有一百多份 这些电报是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给金日成、彭德怀和李克农的 谈判桌上,斗争多而杂,情况千变万化 事情很紧急。 前方来电必须马上回复 周恩来以惊人的速度,一口气可以写几千字、几千字的回调,毛泽东看到后,几乎一字不变地拿出来了 两个人之间有什么默契 周恩来因其勤奋、机敏的思想、周到的工作态度、卓越的谈判艺术而跃然纸上 通过美援朝的过程,周恩来承担的工作量令人难以置信 另外,他是政务院的总理,国内很多政务也需要他来解决 1951年夏天,他病了,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和政治局的决定,在大连休养了一个多月。 这在他一生中极少 就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一样 这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过去在制定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发展计划方面几乎没有经验,所需的资料也不齐全 我可以想象困难 当时,首先在陈云的主持下,各财经部门分别做好了五年就业的初步构想资料 这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缺乏整体考虑 1952年7月初,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刘少奇等,说:“7月份我打算把重点放在五年计划和外交工作的研究上 “关于五年计划,为了向中央提出全面的意见,准备谈判材料,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业务上 这里所说的“谈判材料”是指与苏联的谈判材料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艰苦工作,周恩来写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提出了五年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在此基础上,他于8月中旬写了《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任务》,详细阐述了五年建设的方针和各项主要指标 8月15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有陈云、李富春等)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商谈向苏联求助的问题 五年建设大政方针明确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是在陈云、李富春的指挥下进行的 草案初稿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1954年11月在广州花了20天仔细审查修订 次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对于一些行业,特别是外交工作,周恩来不仅是执行者,也是和平共处五项的大致提出,以及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的随机决断等许多重要决定的提出者 这些事件,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二】当然,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对任何问题的想法都不一样 特别是中国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两个人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甚至有分歧。 那个很普通 这种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也明显出现 总的来说,毛泽东无论在政治视野和战术视野上,还是在控制全球的能力上都高于周恩来 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周恩来衷心佩服和臣服毛泽东的理由 但是周恩来的周到和稳健,有时对毛泽东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他们俩根据所处的地位和职场的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观察力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另外,周恩来青年时代长期居住在日本、法国、德国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但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海外访问和会议的时间也很多。 毛泽东除了去过苏联两次以外,没有离开过中国 人的认知总是多少受他的经验的影响。 这也是他们认知产生某种差异或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先说区别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前五年计划即将取得胜利,但苏联模式在快速发展中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中国领导人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 这一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十大关系》一书,成为同年举行的中共八大的基调。 周恩来做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在《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是以动员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为中心的 他的要点是调整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此,必须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也需要一个一个地发展科学,利用科学知识 他在这份报告中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和技术规程正在日新月异地变革。”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科学事件。 这不仅是因为科学是关系到我们国防、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因为世界科学在近二三十年间取得了特别巨大而迅速的进步。 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了科学迅速发展的后面 之后,他在1963年的演讲中说:“要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重要的 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两人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并且侧重于关注和强调,这一点上有微妙的差异 但是,这里说的还是不同,没有说分歧 周恩来也强调必须妥善解决各种关系,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样,毛泽东也重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出技术革命的问题,实现工业化是他一生的目标 但是他认为只有处理好生产相关的问题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的侧重点往往放在这方面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俩在侧重点上有微妙的差异,但并没有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论 明显的分歧出现在1956年至1958年的反冲突问题上 1956年初,毛泽东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提出“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表示:“各部门制定计划,无论是十二年远景规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 当然反对右倾保守是首要的,不能给群众的积极性泼冷水,但是领导头脑发热了,用冷水洗一下,可能会冷静一些 在今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在1957年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过去构想的远景计划,可以放慢快速发展的速度,不是吗? 经过八大前后的研究,我觉得我们可以慢一点 “我们缺乏经验和知识,在发现错误、改正的过程中前进着 一九五三年有点感冒,今年有点感冒 “毛泽东显然不高兴了 五天后,他在同一次会议上说:“保护干部和人民的积极性,不要给他们头上泼冷水。” 我们曾经泼过冷水,给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泼过冷水,不也是督促我们后退吗? 那时我们有一个引退促进委员会 我说以后不应该泼冷水,来参加促进会 原来安排的是18年,一个促进很快 “但是,他还是很克制的,没有批评任何人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在去年的这一年里清除了一些东西。 一个是多快打扫干净了,已经不多了,不早了,更尖锐地提出“有些同志感冒了”。 另外两个是《全国农业快速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 但是他还没有点名 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提出“不要提逆向推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 “最可怕的是6亿人没有力量,抬不起头来就很辛苦 “他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逆反了吗? 我是逆势而上的 “周恩来在会议上讨论了 在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表示:“反冲突是方针问题。 南宁会议谈到了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大家有共同的语言更容易工作。” 周恩来再次进行检讨,亲自承担了对非法入侵的责任 在5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上,周恩来和陈云又在大会上讨论了反冲突问题 为什么周恩来和陈云要讨论? 这不能单纯用政治压力等因素来说明 周恩来和陈云主管国家财政经济事业,看到在实际事业中确实有突飞猛进的事实 但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方面还没有经验,想走与苏联不同的独特道路 这条路怎么走? 正在摸索中 当时,人们还没有经历“大跃进”带来的种种后果,很多问题还没有看好 周恩来在自己写的讨论稿中说,作为第一条,主席总是从战术上看问题,但我经常从战略上考虑问题 这话应该出自他的内心,他在努力解决问题 在他看来,毛泽东前景光明,过去的多次历史事实总是比他看得深,看得远。 那么,这次也许是自己错了,也许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之后,真的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他看到的赤字等问题只是一时的战略问题 他当时的这个想法可以理解 这次分歧过去了,毛周二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历史现象多而复杂 许多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的方法分解就不能把事件说清楚 光是谈到新中国的初期,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就仍然是一个大主题 这里说的,只是粗线的描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周恩来三次转让毛泽东,把毛泽东一次推上了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乃至最高领导职务 在那个充满艰辛的国家一内革命战争时期,这种领导人对被领导人的谦让,就是让聪明,让聪明 尤其重要的是,周恩来的谦让不是消极的回避和抛弃,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 这值得各领导干部学习 作者: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本博网摘blog./ s/blog _ 5D 55fe 3e 0102 DRLN

本文:《“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