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6
  • 文章:2583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发布日期:2021-06-11 11:00:02 浏览:

青博洲的创作以报告文学(台湾学者称为新闻文学)和历史调查为首要形式,诉诸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 以这一信史形式展开的叙述是论辩性的,对比了青绿两个阵营的主导叙述,即台湾独立的叙述和国民党的正统叙述及其变体。 关于前者是反对殖民统治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关于后者是反对白色恐怖主义和专制统治的大众民主主义的左翼运动。 通过长期调查,他的文章中,日本时代台湾民众和革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战后台湾民众和革命家反对国民党暴虐统治的斗争、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左翼进步人士的奋斗和牺牲,逐渐以具体清晰的真实方式展现在网民面前。 他检查了其间的连续和变化,并把这些连续和变化放在中国革命和建国运动的关系中,展开了生动、广阔、深刻的历史画卷。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这幅画卷的形成与20世纪90年代台湾政治的巨大变化同步。 或者,作者介入了这场围绕青绿主导的历史观的战争。 在这场历史观战争中,国民党处于守势,获得党外运动领导权的民进党处于攻势。 在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身命运的口号下,新台湾史以省略和扭曲的叙述策略,遮蔽台湾左翼以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脉络和对民主运动的历史贡献,重构台湾的悲情。 这个扭曲的历史语境对台湾新社会运动,特别是新生代对两岸关系的历史观点和思想感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台湾史的记述包括几个层面,但不是很多,而是很复杂的记述。 最表层的部分是无差别地将台湾历史视为殖民史,将民进党上台前的台湾政权全部视为外来政权,依次排列了西班牙、荷兰、郑成功、清朝、日本、中华民国的殖民序列。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以这一外来政权史为框架,新台湾史的记述又将重组这一历史序列的内部关系。 首先,通过提高日本殖民统治(以及荷兰殖民统治)的文明程度或现代化水平,将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置于现代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文明和愚昧的对立之中,形成殖民地台湾对中国大陆的优越感。 其次,通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二二八事件的应对,实际上成为皇民化的遁词,将日本对殖民主义的怀旧区分于台湾独立,也就是中国大陆,与日本、美国主导的秩序相协调。 第三,尽管存在着少数对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持同情和理解态度的人,但用美国式自由主义包装冷战和后冷战的台湾政治结构,蔑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切断台湾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纽带,是台湾历史记述的主流。 在台湾,用共产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概念来指中国大陆,掩盖冷战时期台湾和美帝国主义统治的宗主殖民关系,是勾结各主流派别政治修辞的共同词汇。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以台湾为中国构建的他人的客观力量与其说是台湾岛内的政治运动,不如说是二战结束前的日本殖民主义统治和二战结束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内战冷战体制这两种形态不同的统治秩序。 1954年签订的《美中共同防卫条约》与美日·美菲共同防卫条约性格一致,目的是用武力遏制中国,用条约规范台湾行为(例如不允许对大陆进行积极攻击),以共同防卫的形式阻止共产主义渗透,最终台湾澎湃主权未定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单方面颁布了《与台湾关系法》,以国内法的形式替代了《美中共同防御条约》,维持了两岸对立与分离的既定格局。 台湾人的命运由台湾人决定的口号本来含有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意思,但当这个口号转化为与中国大陆独立运动时,它正好与两个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分裂局面相呼应,以自治或独立的名义巩固了这一统治 由于必须借用中华民国这个政治外壳,台湾独立运动和独台政治在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到台湾和中华民国到台湾等说法之间闪烁。 换言之,现代语境下的所谓台湾主体性和现代台湾为摆脱台湾殖民性(日本殖民统治的后殖民性和美帝国主义统治的新殖民性) )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不仅没有历史的联系,而且断绝了其联系 或者以台湾在美国冷战体制中战术地位的转变为契机,以承认两种战争格局所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为前提。 如果说台湾在冷战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自我定位,那么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地合理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和美国主导的霸权地区体制,就是这种新的自我定位的必要步骤。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因此,1990年代达到高潮的台独新历史观,必须以忘记青博洲寻找的地底历史为前提。 这是青绿对立中的共识。 从1895年的马关条约到1945年的日本战败,台湾经历了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 2000年,台湾第一个政党更迭后,民进党为了从法理上、道德上肯定日本殖民统治和台湾自主地位的连续性,不惜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订为日本统治时期,宣传为教科书的标准用法,引发了台湾史研究中日本统治时期和日本根据时期的命名之争。 从日本殖民统治的立场来说,日本的台湾史可以分为1895年乙未战争到1915年西来庵事件第一期的三个时期,与残酷镇压台湾民众抵抗运动的武官总督时代基本重合。 从1915年西来庵事件(第一期最后一次汉人武力抵抗)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期,与大正民主时期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基本重合,这一时期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政策对台湾实行同化政策,即所谓内地的延长。 1937年至1945年第三期,即皇民化政策期; 这一时期,殖民当局取缔了自治的社会运动,推行皇民化政策,使台湾成为大东亚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后备基地。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但是,从台湾抗日运动的立场来看,日本殖民时代的分期不同。 1895年至1915年,台湾人民以各种形式对日本殖民统治进行了武力反抗。 在此期间,可以分为1895年台湾保卫战时期、1895年至1902年北部义勇军起义波及中南部应对的游击战争时期、1902年屏东林少猫事件至1915年西来庵事件为代表的理发抗日武装起义时期三个阶段。 台湾人民武力抵抗时期的牺牲者总数至今众说纷纭,但日军在台湾殖民征服战争中战死的人数远远多于甲午战争中战死的人数。 关于台湾同胞被日军警察屠杀的总人数,根据日方官书台湾宪兵史、台湾警察沿革杂志的累计统计,总数约为40万人。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包括战后在内的台湾历史上民族纷争的死亡人数。 1915年以后,台湾人民的武力抵抗并未结束,1930年的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里程碑,但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巩固,台湾汉族的抗日运动还是在西来庵事件之后,由武力抵抗变为了文化抵抗。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面对日本的殖民同化政策,台湾自治的社会运动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层出不穷。 蒋渭水( 1891-1931年) )是这一时期文化抵抗运动的领导人和代表人物之一。 蒋若期学医,关注中国革命运动,致电国际联盟谴责日本阻挠中华民国统一。 1921年,他参加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在林献堂为代表的雾峰林家的资助下成立台湾文化协会,提倡民权启蒙运动。 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后,蒋渭水建立了住在中派的台湾民众党。 蒋的左边是岛内新兴左翼获得领导权的台湾文化协会; 蒋的右侧,是与日本统治者妥协度高,但追求台湾自治的林献堂。 1928年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夺取了岛内台湾农民工会和台湾文化协会的领导权。 蒋渭水也于1928年成立了台湾工友总同盟,在斗争中日益激进和左倾。 与蒋渭水并肩抗日的廖进平、杨元丁、黄赐等许多革命志士,后来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杀害。 他的三子、中共地下党员蒋时钦被国民党当局通缉,流亡内地。 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杂弟弟蒋渭川进入捕杀名单,妇女因失去孩子而受伤。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青博洲的所有作品都深植于这个时代的背景之中,通过许多纷繁微妙的人物关系,他连接着台湾历史断断续续的脉络。 他的成名作《篷车之歌》从妻子蒋富瑜(本名蒋碧玉)和兄弟、伙伴的角度展开基隆高中钟浩东校长( 1915-1950年)的生命史。 锄头具有双重身份,单一身份是因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而被枪毙处决的中国共产党员,另一个重要身份是蒋渭水的女婿,是著名乡土作家锺理和的同父异母弟弟。 钟浩东年轻时不想侍奉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为了逃避兵役去日本留学。 随后,他于1940年携妻子赴大陆参加抗日,在广东省惠阳被误认为是日本间谍而被拘禁处决。 幸运的是,在台湾抗日先贤丘逢甲之子少将参议丘念台( 1894-1967年)的救助下,进入他率领的国民党第四战区服务队,协助审问日本战俘,1945年日本战败后,他们移居广州,滞留广州的台湾人归来 这些台湾同胞大多是被日本强制入伍的军人和医务人员。 钟浩东夫妇用台语和日语向他们解释了台湾的历史变迁和回归祖国后台湾同胞是中国国民的事实,稳定了他们的感情。 钟浩东年轻时崇拜蒋介石,视为抗日领导人,但在思想上受五四的影响,接触了社会主义学说,逐渐左倾,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二八事变后,他多次地下斗争,印刷地下刊物《光明报》,推动国共内战形势迅速发展,进行反帝的阶级教育,于1949年9月初被捕,并于1950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周年日牺牲。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锺浩东也是《悲歌》中的一个物体。 1946年5月,张志忠批准台共党吴克泰担任介绍人的钟浩东入党。 对张志忠,钟浩东只是这个众多而庞杂的共产党活动族谱中的相对边缘环节。 因此,作者慨叹道,之所以埋葬着张志忠、季沅墓不为人知的传奇悲壮的台湾近现代史,正是因为这两人的历史失踪者正处于这一活动谱系的重要位置。 在这个族谱中,可以找到翁泽生、王万得、蔡孝干、侯朝宗、秋山良照、李登辉、谢雪红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通过不同的道路参与了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又在艰苦斗争的时代走过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奋斗、牺牲、坚守、疏远、投降、背叛是描述这个时代不同政治选择的基本词汇。 张志忠和他们的交往,以及各自的人生轨迹,共同折射出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曲折,许多纷繁复杂的现代历史。 作者已经详细叙述了张志忠、季沈先生的生平,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参照其他资料,摘录其中的大部分,展示了这一历史脉络的广度和深度。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张志忠,1910年据日本报道,出生于台湾南部嘉义的贫困农民之家,1924年就读厦门集美学校,参加翁泽生等成立的闽南学生联合会,担任刊物主编。 翁生( 1903-1939年),台北人,就读于集美学校及瞿秋白、任弼时等早期共产党任教的上海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至1927年间在漳州迅速发展组织。 1928年4月15日,他参与设立了以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台湾地区共产党组织——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 1932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秘书长。 1933年3月在上海被逮捕,交给日本政府,送回台湾。 他在狱中受尽折磨,贞操不能弯曲,于1939年被折磨致死。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从1926年到1927年,张志忠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组织台湾青年联盟的活动,成为该组织的嘉义地方负责人,并被日本当局逮捕。 青年联盟领导人王万得( 1903-1985年)、蔡孝干) 1908-1982年)。 王万得,台北人。 1922年加入林献堂、蒋渭水等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1927年在大陆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籍台湾共产党,1931年当选台共常务委员兼书记长,同年被日本当局逮捕,入狱12年。 二二八事件后逃往大陆。 蔡孝干、台湾彰化人和翁泽生一样,于1924年进入上海大学,受到在该校任教的瞿秋白、任弼时等人的影响。 1928年参加台湾共产党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1932年红军攻占漳州,据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介绍,蔡孝干和许多台湾人去了江西革命根据地,他也是台共成员中唯一参加长征的人物。 1938年担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1945年中共台湾省工业委员会书记,1946年7月回台湾工作; 1950年初被逮捕逃跑,第二次被逮捕后改过自新,引发了著名的吴石、朱袈裟的事件。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1932年,张志忠经侯朝宗介绍加入中国革命互助会(红色救援国际的中国分部)。 另外通过王灯财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党,回到台湾重建台共党组织。 侯宗( 1905-1968年),嘉义人,1926-1927年投身农民运动,领导台湾农民工会核心,后赴大陆进入国民党系统任职。 抗战爆发后,他改名为刘启光,在重庆军委总政治部从事专职推广工作,后被提拔为第三战区少将兼中央设计委员会委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刘启光出任新竹县知事,包括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及今桃园、新竹、苗栗三县。 1946年至1947年,他负责华南商业银行的筹备工作,由日本股份有限公司华南银行和台湾信托企业合并改组。 就任会长,成为台湾金融界的顶尖人物。 在《悲歌》的开头,柏杨拜访刘启光的故事,是后来被证明是张志忠、季沅的儿子的杨扬自杀时留下的含混不清的遗书。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1932年,张志忠回到台上后,因卷入上海台湾反帝同盟官员的大检而被逮捕关押,但没有暴露党员身份,于1933年装疯获得假释逃脱。 1939年,张志忠在接受延安抗大训练后,前往刘伯承部(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敌工部),从事对敌人的宣传,帮助秋山良照等日本战俘学习进步理论。 秋山良照,原日本第四十一师士兵,在冀南堂邑地区战争中受伤被俘。 八路军为了治好那个伤口,他受到了陈再道司令、宋任贫政委的慰问。 随后,他组织了觉醒联盟冀南支部(后为驻华日人反战同盟冀南支部),并担任书记。 1942年,秋山良照率领反战同盟成员参加八路军在冀南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表现出了勇敢,得到了刘伯承司令的高度评价。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1946年,张志忠秘密回家,与谢雪红、杨克煌、吴克泰等共产党取得联系,指导其工作。 经过合并和重组旧组织,台湾省实务委员会正式成立,张志忠担任委员兼武工部长,指导海牙、桃园、新竹等地区的实务。 这一年,张志忠批准吴克泰介绍的李登辉加入共产党。 谢雪红( 1901-1970年),台湾彰化人,制帽工人出身,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末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8年,她在上海参与设立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担任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10月,谢雪红在台中组织人民协会等组织,被陈仪政府强制解散。 二二八事件中,谢雪红在台中号召人民起义,攻占台中警察局和公卖局台中分局,设立人民政府和台中地区治安委员会作战总部,亲自担任总指挥。 在她的领导下,起义者攻占了军营和弹药库,向嘉义、虎尾等起义军提供弹药,并于3月6日组成了著名的二七部队,即台湾民主联军。 起义失败后,谢于1947年5月经上海逃往香港,组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担任主席。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二二八爆发后,张志忠随徐分前往东石,接管拘留所,释放犯人。 他通过以黄文辉为中心的周边组织,组织了嘉南地区自发的武装群众组织。 嘉义民众对警察的武装进行了解除武装,占领了市政府。 张志忠领导的武装力量,即嘉南纵队,也称为台湾自治联军。 1949年12月31日,张志忠被捕,忠贞不渝。 1954年3月12日,参谋总长周至柔向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兼任司令俞鸿钧下达了执行张志忠死刑的命令。 3月16日,下午2点30分,张志忠被绑在刑场执行枪决,享年45岁。 他妻子季沅比他先于1950年11月被枪杀。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台共党人的悲歌》继承了作者早期纪实性作品的脉络,叙述中采用了文献、口述和人物故事相互印证的形式,但与《篷车之歌》等作品相比,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其所要解决的是共产党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活动及其历史定位问题 与普通历史书不同,蓝博洲把自己的调查过程也带入叙述,以张志忠和季沅的斗争和牺牲经验为线索,把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使二二八的事情摆脱了语言的扭曲,回归历史现场。 作者显然相信,与一般历史学书籍的形式相比,这种谨慎的记录文学叙述形式更能表现出挖掘和检测历史真相的艰难过程。 这确实是埋在地下的台湾现代史,其中勾结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等许多庞杂的线索。 根据作者详细的划线和考查,如果剔除这些繁多的线索,台湾现代史就不成立。

本文:《“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