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6
  • 文章:2583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发布日期:2021-06-11 23:42:06 浏览:

吕永岩的老战友:

你太忙了,不忍心打扰你,只是想和你说几句话,但是你的博客这个“规则”太多了,写了好几次消息都失败了,只能用给博客写信的方法和你谈谈。

你也去过北大荒开垦,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报社工作过等等,在我的博客上留了一张便条,我觉得很亲切,一定是认知兵团推进部的窦桂萱同志(笔名是窦强,后来是北大荒作协主席,也是中国作协作家) 他教了我在北大荒最亲密的战友,参军前只读过四年书的半文盲文章,至今还经常联系。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1956年部队派驻河南安阳时,他23岁,我19岁,他开始指示我写文章。 10年前,我出版北大荒开垦期间写的诗集《永恒的赞歌》时,他为我编排了序,我就借此机会送给你。

序言

我和雄飞年轻的时候,在同一个部队机关。 我们是战友。 后来部队在黑龙江垦荒经营农场,我们俩又在北大荒工作。 我们是荒友。 后来雄飞回到了家乡广西,从此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但喜欢文学追求创作,我们又是文友。 因此,我们俩是难得的朋友。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我想当时我们队来了北大荒。 机关人员大多被安排在农业开垦局工作。 雄飞自己请求批准,在罗北荒原参加了劳动。 所以他志愿开荒。 他说,除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自觉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那个艰苦的典型环境中体验生活和文章。 由此可见他对文学的执着。 没有这个追求,就没有这本诗集。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这首《永恒的赞歌》可以说是在罗北荒原上雄飞的几年里,在开垦生活中接触到景色的记录。 其生活和感情丰富多彩,大荒原夏冬雪、黑龙江晓夜航船、兴安岭严冬樵夫,以及那黎明响起的军号声,处处洋溢着军垦战士的豪气,读起来很真实,所以有说不完的感慨。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雄飞的诗不拘一格,写得比较自由。 有抒情的,有叙事的,有记录文学的,也有异想天开的,从文案到形式都各不相同。 诗中,写得比较自由,容易流于散乱。 雄飞的诗自由而不松散,仿佛借着音乐的方法,让主旋律在乐章中反复歌唱。 例如《有蹄声》是一首描写勘荒队骑马出发情况的四十行诗,诗一起出现在“有蹄声……”之后每隔八行出现一次,一共出现四次。 它将分散的意境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完成的诗作。 这种技法在《草原上刮起微风》、《军队向北奔跑》、《在北大荒》等多首诗中得到了使用,不得不说这是雄飞诗的特点。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尤其如此。 雄飞诗的复制品,总的来说很朴素。 没有任何甜蜜的造作,谁也看不见不擅长的形容词等。 尽管宏伟的事业、宏大的胸怀、灿烂的思想、朴素却熠熠生辉。 而任何小肚子的鸡肠,都是装着无病无痛,总是在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里打转,无论怎么修饰,再怎么做作,都显得无力而苍白。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这本诗集吟诵的生活,现在看来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所歌颂的北大荒的精神,将永远绽放光芒。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诗集具有史诗的性质。 有人想否定北大荒的开发,把当时的开垦者称为“傻帽”,雄飞说“这是那个时代开垦战士和先进青年的糟蹋”。 我完全同意他的反驳。 如果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为好朋友呢?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窦强

2003年的儿童节是佳未斯

也发送“后记”。

后述

1958年春,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奉命转业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

我所在部队的步兵第七预备师,从师长到士兵,所有转业复员人员都北上开垦。 我曾在教师俱乐部担任放映长。 到东北后.以师部机关人员为基础在佳木斯市组成了“合江农垦局”(后为“东北农垦总局”),但原来在师部工作的人员几乎都留在局里了。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1955年至1958年间,我成为文学爱好者。 特别喜欢普希金、海涅和雷蒙托夫的抒情诗,也喜欢唐诗宋词和民谣,以成为诗人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于是订购了《诗刊》《人民文学》等文学刊物。 我也买了一些文学理论的书读了。

当时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的影响:文学源于生活,必须反映生活的文学必须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必须在最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体验生活; 好的作品都是在非常典型的环境中诞生的。

开垦没有一个人的荒原,在没有一个人的荒原上生活,在没有一个人的荒原上写诗,这是理想的、最艰苦的、最富有诗意的典型环境,不是吗?

1958年到北大荒的时候,我刚满2i岁。 志愿开荒,除了共产党员和军人的自觉外,重要的理由之一是在其典型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和文章。 所以,到了北大荒,我坚决要求派遣生产队当农工的“锄头人”。 (一开始,部队的中队干部,基本上被编成生产队成为农工,营级干部和优秀的连队干部可以成为生产队长或党支部书记)。 这本诗集是在这个背景和环境中写的。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我19岁的时候学习了写诗。 诗集里的诗有几首是在开荒的时候写的,其中有些一字也没改。 那个时候,我为什么不在刊物上投稿呢? 原因是我“打错算盘”。 我想集合后再出发。 但是,1963年,当我对这本诗集进行了“打磨”,觉得可以“惊人”的时候,我调到广西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迁居。 回到广西,我记得带着这本文集参观了《广西文学》部。 他们说广西刊物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建设,而且刊物网民不习惯北大荒的生活,只能从诗集中选择一些好的发表。 当然,我不同意。 而且,这个收藏在书架上被关了几十年。 现在,在我的老师、战友、挚友窦强同志的大力推荐下,在黑龙江农垦总局文体局的支持下,它终于问世了。 为此,我衷心感谢他们。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我是北大荒开垦的经验者。 当时,我们在北大荒开垦。 这支十万人的复员军队全体,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不顾个人得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至今仍留在冰雪之地的退伍军人们所说的“献出青春献出子孙”,是这种精神的骄傲和延续。 之后,根据《真实反映北大荒开垦生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去北大荒开垦的人被极其“左”路线的恐吓、欺骗、愚弄。 他们在那里度过的是非人的苦难生活; 他们是被葬送了青春和前途的悲剧人物……这是对那个时代开垦战士和先进青年的糟糕脚步。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那是英雄的时代,是英雄诞生的时代!

那一代人和现在的北大荒人,永远值得歌颂!

对于那些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了在追赶流行中展现自己反以前的样子而传达“英雄色彩”的作家,以及对北大荒的人们只说风凉话的作家们,我只是不想说。 但是,他反其道而驰,把这本诗集命名为“永恒的赞歌”

“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作者

二零零三年七月十九日在桂林

衷心祝愿党的生日快乐

健康,取得更大的胜利!

张雄飞年7月1日

本文:《“吕永岩致张雄飞信:每看此作,泪水难掩”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